IC434馬頭星雲(horsehead nebula)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3月 31, 2012 繼月光海後第二張相同效果的粉蠟筆作品。 12/16買的掃描器,掃出來的顏色正確許多,細節有出來,馬也變苗條了 這是之前沒有掃描器用相機拍的 DEC 03 THU 2009 22:20 - migrate from pixnet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樂高像素拼圖之照片像素化教學 9月 28, 2012 有時候覺得自己桌子太曠,跟工業設計那些人比起來,跟沙漠沒甚麼兩樣。正逢最近流行樂高,弄個樂高像素拼圖點綴一下桌面也不錯。(其實本來是要做鬼塚英吉的,但是後來沒存檔又不小心關掉PS,又不想要同樣的事情做兩次,所以後來選了格瓦拉) -------------------------以下是照片像素化的教學分隔線------------------------- 為了將一張圖片做成樂高像素拼圖,需要一些方法將照片像素化。 樂高的底板最大的大小為48x48顆粒的正方形,實體大小可以參考上面的照片,其實還蠻大張的。可以搜尋"lego 628"找到這一塊底板的資訊。當然,如果不需要這麼大或是需要更大的話,可以選擇比較小的或是併板。 選照片的原則必須以"顏色簡單"、"構圖簡單"為原則。因為樂高的顏色有限,所以不建議找顏色太過豐富的圖案;並且48x48顆粒的板子實體就已經那麼大了,構圖太複雜的圖片很難塞進48x48的大小。因此簡單的卡通圖片就很適合拿來改成像素畫。 這一張是在網路上找到的皮卡丘。皮卡丘,就是你了! Step1: 48x48的比例為正方形,這張圖不是正方形,所以需要裁切成正方形 Step2: 濾鏡\風格化\尋找邊緣 Step3: 影像\調整\去除飽和度 Step4: 影像\影像尺寸,將寬度與高度設為48x48像素。 Step5: 然後照片就會變得非常小,要放很大檢視,以像素的尺度來看圖。 Step6: 影像\調整\色階,將輸入色階暗部調到190。這個步驟的目的是要讓輪廓明顯,所以需要看情況調整。 Step7: 影像\調整\色調分離。色階調到2,也就是黑白。 Step8: 接下來就靠自己的感覺修圖。選擇鉛筆工具,筆頭大小調成1,用黑色與白色慢慢修到自己滿意為止。(不會太麻煩,我才修不到10分鐘) Step9: 再來就是用油漆桶工具上色,這裡用到四種顏色。(這之間我有把臉部紅色部分的輪廓也用鉛筆工具改成紅色) Step10: 最後再用鉛筆工具加上一點裝飾,完成。是不是很簡單呢。 Step11: 想辦法買到底板,... 閱讀完整內容
Benq scanner driver for vista/win7 4月 28, 2012 這款掃描器已經有點歷史了,所以上BenQ台灣網站找不到給Vista or Win7的驅動程式。不過如果逛到歐洲BenQ就找的到了,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Please click the following link for BenQ Scanner 5000 Vista/Win7 driver: http://benq.eu/support/downloads/downloads.cfm?product=631 閱讀完整內容
照片的後製觀點 4月 06, 2014 有很多人不支持相片的後製,或者是在討論照片顏色的過程中,常常聽到我比較喜歡N家的發色(或是C家/P家/O家...等)。 首先討論顏色,CMOS或是CCD的感光元件的確因為製程的不同在相同的拍照條件設定下會有不同的顏色呈現差異,但是顏色說穿了就是RGB這三原色在一個點上所呈現的比例。不同的感光元件產生的差異性,理想狀況下,如果RAW檔記錄下資訊足夠,是可以將各家的顏色後製到一致的。 再來就是討論支不支持後製。事實上相機拍到的圖片直出JPEG就已經經過後製了,只不過後製者是相機本身,真正沒經過後製的是RAW檔案(客觀的直出檔),不過相機針對RAW處理程JPEG其實也是做小幅度的修改(例如頂多銳利化與降雜訊),所以多數人針對JPEG檔案就是直出檔其實也沒有錯得很離譜。不過這一群人不支持後製最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這個時間後製,這個我也覺得後製很花時間。不過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後製不真實",我就比較不同意了。 下面三張圖是在阿塱壹古道靠近旭海端拍的,第一張就是所謂的直出檔,沒經過任何的處理。這一張圖下半部幾乎是暗到看不到了,我相信一個稍微有生活經驗的人可以理解這樣的畫面,是視覺不曾體驗過的。 第二張圖是我經過回想,認為當時的畫面比較符合的情況調出來的圖。 第三張圖就是為了讓畫面更華麗所調出來的,如果這一張圖放在網路上相信很多人都會被吸引住,然而這已經太超過了。 我會分享給朋友的圖都會是第二張。然而多數的人會最喜歡第三張圖(要是我我也會最喜歡第三張),耐人尋味。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